【🔗 時代連結】「我的飛虎人生」:廣東航空學校、柯立芝總統號與豫中會戰裡的中美空軍混合團¹

🔗 時代連結:那些年,那些事,為何如此

139

文/廖文瑋

廣東航空學校

廣東航空學校是孫中山於國民黨「聯俄容共」期間,藉助蘇聯力量開辦的學校。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先是在美日兩國開設航空學校,訓練學員,1924年9月建立黃埔軍校後不久,又在廣州大沙頭建立了廣東航空學校。校長由蘇聯顧問李糜擔任,其他還有數名來自蘇聯或德國的教官,並從蘇聯獲得飛機用於訓練和作戰。

起初航空學校的學生主要來自黃埔軍校的畢業生,如航空學校一期學生11人,從黃埔一期生中招收的就有8人,二期也從黃埔二、三期生中收取。如同黃埔軍校出來的學生一樣,航空學校的學員在接受完培訓後很快就投入到戰場上,參與了包括征討陳炯明、北伐戰爭等戰鬥,在偵察、轟炸任務裡展示了革命軍的空中力量。除了奔赴戰場,航空學校的一、二期學員也有半數跟隨教官李糜前往蘇聯深造,接受高級訓練。

北伐結束後,航空學校落入廣東地方勢力手中,航校第三期開始面向社會招生。陳濟棠主粵期間,又續招了第四至第八期學員。1936年兩廣事變期間,廣東航空隊受戴笠策反,許多人反陳(濟棠)投蔣(介石)。隨後陳濟棠下台,廣東航空學校被南京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接管,併入杭州筧橋中央航校,七、八期學員也一同北上,航空學校的歷史遂告一段落。

圖一 廣東航空學校第二代校舍。(來源:維基百科)
圖一 廣東航空學校第二代校舍。(來源:維基百科

柯立芝總統號

柯立芝總統號(President Coolidge)是1931年2月21日下水、由美國金元航運公司(Dollar Lines)運營的一艘客輪,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商船。它在二戰以前主要往返於菲律賓馬尼拉和美國舊金山兩地,途經上海或日本神戶。1937年12月12日它的姐妹艦胡佛總統號(President Hoover)在台灣綠島海岸擱淺而報廢。之後運營公司陷入財政窘境,被美國政府改組為美國總統航運公司(American President Lines)。

1941年,戰爭風雲逼近太平洋上空,它受美國陸軍部委託,運送士兵前往馬尼拉和檀香山,日軍襲擊珍珠港,柯立芝總統號也運載了不少珍珠港的傷員至舊金山。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柯立芝總統號被塗灰,加裝了武裝,澈底淪為一艘武裝運兵船,主要用於運送兵員和物資前往澳大利亞。

戰爭開始不到一年,1942年10月26日,當柯立芝總統號進入聖靈島(Espiritu Santo,又名桑托島,現屬萬納杜)時,錯失情報,誤觸埋藏在港口水道的地雷沉沒,成為戰爭的受害者。而今柯立芝總統號受到萬納杜政府保護,成為潛水愛好者的觀光聖地。

圖二 觸雷後側翻的柯立芝總統號。(來源:維基百科)
圖二 觸雷後側翻的柯立芝總統號。(來源:維基百科

豫中會戰裡的中美空軍混合團

1944年4月到6月的豫中(中原)會戰,日軍意圖進攻平漢線來聯繫華北和華中的占領區,打通「大陸交通線」。在這場戰役中,1943年11月成立的,以桂林為主基地的中美空軍混合團(Chinese-American Composite Wing)肩負著重要的任務,發揮了顯著的作用。

圖三 中美空軍混合團的隊徽(來源:維基百科)
圖三 中美空軍混合團的隊徽(來源:維基百科

根據1944年3月13日周至柔與陳納德協商的作戰報告,中美判斷日軍打通平漢線的企圖在於解救長江及沿海水運被中美空軍封鎖的困境,同時是繼常德會戰失利後的新一波攻勢。而由於東、南戰場仍有日軍飛機威脅,且短期內補充機場物資困難,對於平漢線的空襲是比較受限的。在報告裡還提到陳納德提出的攻擊目標包括:「1、漢口至信陽鐵道線;2、漢口車站及機場;3、黃河鐵橋;4、長江敵船;5、信陽敵補給基地;6、沿長江敵空軍基地;7、敵在黃河長江兩航線之運輸及渡口」。

另外,據中美混合團戰史紀錄員華生(A. V. Watson)對於1944年5月混合團第7、8兩個驅逐機中隊的記述,這段期間混合團的作戰十分堅毅而勇猛。「戰事正方興未艾,雖十九日為天雨休息之日,但該兩中隊不甘沉靜,而敵人亦無法安寧,為補償十九日之沉默,二十日出動兩次任務。於出動兩次之間隙中,駕駛員在兼作營房、膳所、電臺及作戰指揮部之廊宇內僅進甚少飲食,睡眠亦復殊少,可謂寢食俱廢,猶須用膠布修補飛機,誠屬令人難信。於返防及出動之間歇內,彼等作簡潔之報告:『兩中隊發現卡車三十輛及五十至六十名騎兵之密集部隊後,直至將全部卡車擊毀及大部敵兵斃命始行離去』,或『經檢查有槍彈及防空炮火彈孔四十三處』,但仍又出動,其中三架掃射卡車二十三輛、馬六匹及敵兵十四名。」第8中隊紀錄員誇耀5月下旬四天裡的戰果,他說:「以六架飛機及駕駛員與一機械士,吾人即可襲敵坦克八輛、卡車一百五十三輛、馬二百三十一匹及斃敵兵四百零九名。」對於這段時間的結果,華生評價說儘管戰果數字華麗,可「五月一整月中可飛行之日不過為二十一天,而彼等每日平均可以擊敵之聯合機數未能超過三十五架,故於月初既未能挽救洛陽之陷於敵手,於月杪……亦未克阻止日軍之河南攻勢。」儘管中美混合團參戰部隊發揮出色,成功遲滯了日軍進攻,迫使敵手放棄機械化攻勢,然而在戰略部署和出擊架次有限的情況下,難以根本逆轉戰役的頹勢。


注解

¹ (編按)即中美空軍聯隊。


參考文獻

畢居正,〈孫中山的航空救國思想及其影響〉,《軍事歷史》1993年第3期,頁10-13。

趙元孚,〈國共合作時期的廣東航空〉,《航空史研究》1996年第3期,頁1-7。

李琴芳,〈1944年中原會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史料選〉,《民國檔案》2004年第2期,頁22-37。

Patrick J. Chaisson, The Sinking of SS President Coolidge,Warfare History Network,https://warfarehistorynetwork.com/article/the-sinking-of-ss-president-coolidge/擷取時間:2023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