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輝3:空軍偵察祖師爺】 只准成功,不許失敗!戰閥英雄王德輝一席談

297
圖一 王德輝駕駛由戰鬥機改裝的P-51偵察機。
圖 王德輝駕駛由戰鬥機改裝的P-51偵察機。

本文轉載自《中國的空軍》第175期,民國43年8月;文中小標係本平台編輯所加。

系列其他單元:124


文/拾早,孫曼蘋編輯

服從是軍人的天職,所以軍人在命令下達之後,任務困難危險,都得勇往直前,完成任務,才算是真正盡到了軍人的天職。

王德輝少校,在惡劣天氣下,抱壯士報國不完成任務不生還的決心,冒敵人猛烈的砲火,座機連續被地面高砲擊中,信心支持了他,終於冒生命危險,完成任務,安全歸來。這不僅表明王少校對任務執行的澈底,更說明空軍健兒冒險犯難的精神。

在敵人火網下憑機智完成任務

王少校是偵察隊的老手,七、八年來沒有一天離開過自己的崗位,正如王少校自己所說的話:「幹我們這一行的,既不比轟炸,又不及驅逐,因爲他們都會有轟轟烈烈的事蹟,可以表現出來,只有我們執行的任務,只是偵察照相,處處挨打,而且每次出動,總是單獨的出動,憑機智、技巧、經驗、躲過敵人地面和空中的攻擊,迅速而準確的拍攝所需要的目標。要完成任務,決不是偷襲可以僥倖成功的,必需以大無畏的冒險精神,在敵人火網下憑機智完成任務。」

王少校繼續說:「這次出動是今年上半年計劃中最後的一次,也是必須完成的一次任務。雖然在出發之前,氣象報告並不理想,但是後來氣象台告訴我,在廈門上空,多半是積雲,而且行動很急。我想,這邊好,可能找到雲隙,由雲隙鑽下去,拍攝我們需要的東西,因此我决定起飛」。

王少校駕一架 P-38 型偵察機,他特別珍惜他的老夥伴,7月3日上午9時半開始起飛,10時30分左右到達目標——廈門島——上空,他的飛行高度是四千呎,由於有雲,還要拍攝雲下目標的照片,自然不能飛得太高。可是,飛得低了,必然會遭遇到共匪高射砲火的攻擊,但這是任務呀!執行任務就不能顧慮困難和危險,於是王少校便往那砲火網中衝下去。

我的座機被包圍在火網裏

王少校說:「我知道我已經進入了敵人的火網,剎那間,砲彈、火花,在我四週裂開,彈片在我們四週瘋狂的怒吼,我的座機被包圍在火網裏。突然,我發覺我的右機翼被擊中,倏忽間,右螺旋槳也中了砲彈,轉旋的速率大受影響,我知道這時若不緊急處理,那將不堪設想!唯一的辦法,是怎樣設法脫離火網,如果爬高,危險更大,經驗告訴我,只有加大油門往下推,因爲只有朝下飛,才可以使自己在高射砲的死角之內,除掉地面高射機槍外,砲彈就無法再威脅我了,我朝下推,幾個翻身,土包子們還以爲我是被擊落了呢?他們不再發砲了,我就利用這個機會,拉平飛機,脫離了火網,計算時間,我在火網裏,受砲火包圍,足足有三分鐘之久,幸而沒有擊中要害」。

王少校講到這裏,聯想到當時的情况,不覺抹了一下臉上的汗水。他接著說:「任務尚未完成,何况這又是一次只准成功,不准失敗的任務呢!如果飛機壞了,不能完成這最後的一次任務,你想那將是怎樣滋味?這也絕不是中國空軍至大至剛的精神。所以我重新檢查了一下儀表,决定繼續執行我的使命,我爬高,到六千呎,我要拍攝另一面的照片。我立刻避開高砲火網,重新沿着大陸邊緣,由南朝北飛過來。所幸這時天氣較佳,靠近大陸,敵人的砲火反而少些,我從容衝進去,迅速的完成了我的工作,等到敵人砲火再響,我已經脫離了火網,加快速度,奔返回程了。」

這確是一個驚險場面,沒有毅力,沒有決心,不容易完成任務的,所謂「求死得生」。王少校的遭遇是一個最好的解釋。

廈門島和對岸大陸最近的集美鎮,朱毛匪幫正徵集好工作建一所完全用石頭砌成的長橋,在軍事上,這座橋是有重要價值的,王少校取出他拍攝好的清晰照片,指給記者看:「這所長橋,只差中間海水較深的一小段尚未完成,他們爲保護這座橋,曾集中了不少高射程的高射砲」。


系列其他單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