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俘營|斗六戰俘營

52

戰俘營:斗六戰俘營
使用時期:1944年11月8日至1945年4月11日

雲林戰俘營 斗六溝壩國小
雲林戰俘營 斗六溝壩國小

現址為雲林縣斗六市溝壩國小。

1944年10月1日,三百多位名美國戰俘在菲律賓馬尼拉登上Hokusen Maru「北仙丸號」,10月3日啟航,中停Santa Cruz和North San Fernando兩地。10月6日,「北仙丸號」和其他船隻,在軍艦護航下前往台灣,但甫出航,船團即被美國海軍攻擊,不得已暫返菲律賓的Lapoc Bay。10月8日再度啟航,11日抵達香港,停留至21日。22日出發,24日抵達打狗Takao(高雄)。戰俘於11月8日下船,294名戰俘於次日抵達斗六戰俘營,同行的還有兩名軍官和一名醫生。

這顯然是新設的戰俘營,但在資料上卻看不出其隸屬。營區借用「溝子壩公學校」的校舍,學生們則被移到斗六神社內日本人讀的尋常小學(現在的斗六高中)就讀。根據資料,「溝子壩公學校」校長花園利華還兼任戰俘營指揮官,也是滿特別之事。因戰俘們的身體狀況極差,沒有太多的勞役,一些人在附近的糖廠切割和加工甘蔗,部分則在附近的農園工作。

根據日本駐台戰俘營總指揮官佐澤秀雄,在戰後接受戰犯審訊時表示,當時規劃借用斗六青年培訓中心當戰俘醫療營,但後來台灣軍總參謀長下令,要即刻返回該地點。

1945年1月14日,多數戰俘離開這個營地,分別前往打狗登上了「墨爾本丸」Melbourne Maru,另從基隆登上「江之島丸」Enoshima Maru,前往日本門司港。1945年3月5日:43名英國戰俘從員林戰俘營轉移至斗六營,與原先未前往日本的18名美國戰俘會合。他們停留約一個月,然後在1945年4月11日被轉移到白河營地,斗六戰俘營關閉。

2009年6月6日,台灣戰俘營紀念協會會長何麥克在溝壩國小校園一棵樹下,設立紀念碑,讓學校師生了解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