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俘營|屏東戰俘營

96
圖一 隘寮戰俘營。
圖一 隘寮戰俘營。

戰俘營:屏東戰俘營
使用時間:1942年8月2日至1945年3月15日

現址為「屏東縣立萌軍渡假營區」,專門收容流浪犬貓;之前屬於軍方的隘寮營區。2007年的「813豪雨」,營區曾為霧台鄉好茶村民撤離家園的安置中心。

日軍台灣俘虜收容所成立後,1942年8月2日,屏東戰俘營(第3分所)接收了美國陸軍軍官2名、准尉以下3名,以及12名非軍人身分的荷蘭籍船長與船員,成為關押第一批戰俘的營區。

營區位於麟洛溪乾涸的河床上,關押人數約500,其中約60位是軍官。戰俘分為20個小隊,每5個小隊住1間營房。營地裡還有禁閉室、醫院、倉庫、廚房、辦公室等。四周柵欄圍繞,平民不能靠近。

約有半數戰俘外包給台灣糖業株式會社,為屏東糖廠工作,包括在徒手採挖砂石,整地後種植甘蔗。這些砂石用竹籃盛裝整後,裝上窄軌台車運載至他處。戰俘必須完成固定的配額,否則會受到處罰。其他戰俘則在營區周圍約有8英畝土地的農場耕種。軍官們大多負責營區內一般事務,較特別的是,少數軍官需以台車來回為工作戰俘送餐及送水。

根據媒體報導,當年約有30為台籍俘虜監視員在屏東戰俘營工作。台灣戰俘營紀念協會會長何麥克,曾陪同昔日戰俘英國威廉史帝爾(William Paton Steele)中尉之子威廉史帝爾(Kent Steele),向當年監視員之一的林全信致謝。肯特表示,父親告訴他有位台籍俘虜監視員很照顧戰俘,還曾暗中給父親一本聖經,使他渡過戰俘營艱困歲月。

1945年2月7日,美軍的轟炸屏東,造成營區受損,有28位戰俘和幾名警衛死亡、80位戰俘輕重傷。空襲後,戰俘被轉移到白河、斗六和大直等戰俘營,屏東戰俘營也就成為最先關閉的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