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俘營|大直戰俘營

88
台北大直戰俘營 6分所
台北大直戰俘營 6分所

戰俘營:大直戰俘營
使用時間:1942年11月14日至1945年9月6日

現址為國防部側門。台灣戰俘營紀念協會於2011年11月11日設立紀念碑,從台北市通北街人行道上,透過圍牆欄杆見到該紀念碑。

1942年10月25日,1100位戰俘在新加坡登上日本「英格蘭丸」,11月14日抵達基隆下船,其中575名(54名軍官和 521名下士官)被帶到大直戰俘營。營區收容約560位戰俘,竹子和泥灰做成的床鋪長180公分、寬60公分。廁所原來有24間,後被減為18間,說是為了要防止囚犯脫逃。所有的廁所都是開放式的,沒有防蠅蚊裝置,其中之一常靠近廚房,衛生條件甚差。

戰俘在被派往營區附近山坡整地,闢建道路,興建紀念公園及人工湖;也有部分戰俘被派至營地半英里的採石場工作。戰俘們的工作量,通常超出負荷,但仍必須加工完成配額。後來日本當局要求營地自給自足,戰俘們用自己的錢購買豬隻、乳牛,和幫助農耕的水牛,並開墾農園,種植番薯、黃瓜和蔬菜。

1944年3月,約150位戰俘開始被迫前往前市民大道的臺北鐵道工廠(國家鐵道博物館)工作。在日軍監督下,戰俘被帶往工廠,抵達後移交給工廠經理和工頭,戰俘鑄造鐵路機車用的鑄鐵模具及氣煞裝置。空襲時,戰俘們被日軍趕進浴室,哨兵在門口監視,其餘日軍則都躲進防空洞內。另有若干戰俘被派到附近的臺北州自動車運輸株式會社工作。

1945年6月12日,100位戰俘被帶往三峽深山的有木里,開闢新的戰俘營。不過2個多月之後日軍投降,這些戰俘也返回大直戰俘營,然後在9月6日被美軍帶往基隆登船,大直戰俘營同日關閉(也是最後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