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遼河口書摘5】國共內戰歷史性的半年

315
圖一 作者的舅舅張體乾先生,曾任國民政府財政部主計長。因為他,作者與母親得以避居台灣,是母女倆的貴人與恩人。
圖一 作者的舅舅張體乾先生,曾任國民政府財政部主計長。因為他,作者與母親得以避居台灣,是母女倆的貴人與恩人。

系列其他單元:012346


文/趙文心口述,游尚傑主筆
圖/擷取自《來自遼河口:趙文心回憶錄》電子書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未來殘酷的命運考驗,在年輕的我們心中,實在是不曾想像。當時我們一行人穿過中國半壁江山,從華北混亂的戰區來到尚稱安全的首都南京市。見到了在中央任職、威嚴又可靠的舅舅後,頓時覺得天塌下來,也沒什麼大不了。當時大家普遍的心態都還像是暫時避避風頭,等到國軍收復東北失地之後,又可以再重回故鄉、安居樂業。

舅舅帶著我們來到政府機關安排的住所,全單位的公家職員都住在同一棟。據我遙遠的記憶,應該是在南京市的鼓樓附近。雖然是公家單位,但居住環境相當克難,我們一家九口就住在小小的空間。但身處亂世,保得小命在身,已經是千辛萬幸,還有什麼可以埋怨的呢?

就在那棟擁擠的大樓中,棲身長達將近兩年,轉眼間度過了我的二八年華。現在看著路上的台灣高中生,想起我同樣的青春歲月,但身邊的景象卻大不相同。一九四七年的中國,放眼望去盡是無家可歸的難民、哭喊悲號的人們,而我們跟隨著舅舅,生命安全無虞之外,也還稱得上溫飽,仔細想想,已是萬中選一的幸運兒了。

舅舅是辦學出身,對於晚輩的教育非常重視,雖然身在戰亂之中,卻不想讓我們耽誤課業,於是安排我們到南京的中學插班。大概是當時四處流竄的難民太多,這種情形隨處可見,學校也相當通融,盡量有學生就收。但我從小在滿洲國接受日本教育,和中國其他地方的教學內容都有點出入,坦白說,跟不太上學校進度,再加上心中惶惶,更沒辦法專注。

在南京的一年多,我們在高聳的城牆內,躲在重重保護下,彷彿與世隔絕。在國族命運傾頹的時刻,我們這些後生晚輩,一樣是無憂無慮地嬉鬧,只有偶爾在媽媽、舅舅臉上的嚴峻神情,可以窺知戰局的不利。但我們不了解,也不在乎,或許該說不知從何在乎起。

但城牆外的世界,已經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從民心向背、財政崩潰之後,國民政府的處境益發艱難。面對共產黨解放軍的節節進逼,國軍在華北、東北的根據地一步一步被孤立、限縮,原先在兵力、領地上的領先漸漸被彌平。不過,此時國民黨所佔的優勢尚未被消耗殆盡,共產黨想要有所突破,勢必會使出更強烈的手段。

一九四八年九月,國共雙方在東北的爭奪已經到達最高峰,這時解放軍針對國軍駐守的城市,發動了大規模的攻擊,這就是後來大家所稱的「遼瀋戰役」。共產黨先後攻克錦州、長春、瀋陽、營口,讓國軍在東北的根據地盡失,且倉皇地撤退回到華北、華中,等於將關外拱手讓給共產黨。

圖二 一九四八年遼瀋戰役中,解放軍炮兵部隊向錦州攻擊。(People's Liberation Army,Public domain,via Wikimedia Commons)
圖二 一九四八年遼瀋戰役中,解放軍炮兵部隊向錦州攻擊。(People’s Liberation Army,Public domain,via Wikimedia Commons)

而食髓知味的解放軍乘勢追擊,發動「平津戰役」。由在遼瀋戰役中,功績彪炳的解放軍將領林彪,率領八十萬大軍入關,向華北平原的國軍形成壓迫。共軍以快速的行動,分割國軍部隊,隨後各個擊破,連下張家口、天津。此時的北平守軍,已經完全陷入絕境,最終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駐守的華北地區剿匪司令傅作義開城投降,自此華北大部分地區,皆落入解放軍之手。

遼瀋戰役與平津戰役爆發的東北與華北,本來就是共產黨在二次世界大戰後,主力發展的根據地,又佔據了兵力上的優勢,國軍只怕輸得心有不甘。如果真是如此,那麼接下來「徐蚌會戰」的結果,之於蔣介石或國民政府,就像一記命定的喪鐘,久久不絕於耳。

此時的蔣介石深知一旦徐州失守,國軍士氣潰散,長江以南將門戶洞開,再無逆轉可能。於是派遣嫡系的黃埔精銳,在華中徐蚌地區與解放軍展開策略性的決戰,盼能一口氣殲滅共軍的主力部隊,讓國軍有逆轉翻盤的機會。

然而,徐蚌會戰的經過對國共雙方來說,都像一場夢。國軍投入裝備、訓練最精良的部隊八十萬,對決進犯的解放軍六十萬。原以為在兵力上佔據優勢,卻因國軍內部早已被共諜滲透,提前暴露作戰計畫與部署態勢。加上解放軍動員超過五百萬農民,支援前線,糧食、船隻、車輛、牲畜、器械等等取之不盡。最終解放軍以十三萬四千人的傷亡數字,殲滅國軍超過五十五萬人。戰力最強的黃埔系中央軍更是傷亡慘重,國軍精銳就此消耗殆盡。

圖三 支援共產黨後勤的農民。(Chinese Soviet Republic,Public domain,via Wikimedia Commons)
圖三 支援共產黨後勤的農民。(Chinese Soviet Republic,Public domain,via Wikimedia Commons)

自一九四八年九月起的半年,解放軍以破竹之勢,在國共內戰取得壓倒性的地位。共產黨從三個方面發動策略決戰,短短半年的時間,國軍被殲滅超過一百五十萬,至此國民黨實質上已然被宣告勝利無望。

綜觀以上戰果,國民政府的失敗,與其說是戰略不明、戰術失誤,不如說是政治上的失敗。民心轉向共產主義已成大勢所趨,無產階級一旦被解放軍號召,便義無反顧挺身對抗他們心中的壓迫者──國民政府。放眼世界,這是任何一個政權最懼怕的力量。就像徐蚌會戰的國軍指揮官杜聿明,事後回顧這段歷史時做出的評論:「大廈將傾,一木難支。」這正是共產主義在大時代浪潮下高速擴張,舊時代政權紛紛傾頹倒下的最佳寫照。


系列其他單元:012346